幼兒認字的有效方法 這樣教中文好玩又易入腦(上)
中文之所以難學,是因為中文字體筆劃相對英文字母多且複雜。要讓孩子成功學習而且學得開心,切忌死記硬背及操之過急,家長需配合孩子的學習模式去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。以下是我們多年經驗及實戰之談,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家長。
了解孩子學習模式
想幼兒輕鬆學習中文,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模式。通常可分為三種主要學習模式:視覺(Visual)、聽覺(Auditory)及動感 (Kinesthetic)三種。根據統計,約有四至五成的孩子以視覺作為最主要的學習模式,三成以動感為學習模式,兩成喜歡以聽覺作為學習模式。家長可觀察孩子的學習特性,選擇合適他們的教學模式,便能事半功倍。
先認識象形文字
中文字其中一種是以象形文字所組成,對於剛開始認字的幼兒來說,更容易理解,也更有趣味。市面上亦有不少有關象形文字起源的圖書,我們除了可簡介古人創作文字的故事外,也可以圖畫輕鬆認字。
單字學習的必要性
傳統教學法以圖畫配詞語方式教授,原意是方便幼兒理解和認讀,可是一旦沒有圖畫配合或分拆詞語後,孩子容易聯想不起來個別單字。家長不妨可以先教授單字,將單字放大或製作字卡教學,因為可以方便幼兒看清文字部件,增強視覺記憶。
故事串聯法
串聯法這是記憶法中最常用的其中一個方法。將中文字部件當圖畫來創作故事來記憶字音,創作時最好把字義也融入故事內,令孩子像聽故事般同時把字音、字型及字義一併記憶。例如「學」字,我們首先會問孩子最先聯想到的是什麼,例如他聯想到的是「學校」,我們就用學校來創作故事。把「學」字上下的部件拆開,上面的部件想像成他學校的形象,想像它有幾層樓高,中間的兩個交叉是樓梯。下面的部件「子」字,想像成一個小孩「子」。所以整個故事可以想像成你是這個男孩「子」,他現在要上「學」。
創作故事的技巧是故事要有趣和誇張,可以天馬行空不需要合理,而且故事內容能影像化。最好能用孩子所熟悉的認知去創作故事,否則孩子沒接觸過則難以理解。
諧音記憶法
當我們學習新知識時,聯繫舊有知識去理解新知識成效會更高。當幼兒學習一個新的中文字音時,我們可以先讓他聯想已學過的同音或相近的字來讓孩子快速理解。然後,教孩子學習同音異字的分別,以及各自的用法,這樣就能溫故知新了。
抽象文字影像化
我們對於有影像的文字容易記憶,相反如空間、時間這些抽象概念的詞語較難掌握。我們可以跟幼兒玩一個文字聯想遊戲,向他們提問「地方」二字可聯想到什麼影像,他們可能聯想到的是家住的地方是黃埔、沙田地鐵站或幼稚園等熟悉的影像,聯想到越多越好。這種方法能令孩子對這些詞語有具體影像的理解,也有助提升記憶力。還有另外一個方法是,我們可以利用文字配詞形式,啟發小孩的詞彙聯想力。例如以「遊戲接龍」的方式,讓孩子利用單字聯想他們熟悉的詞語,口語也沒關係,不但能解了解孩子的詞彙理解力,也可以累積抽象詞語。
大聲朗讀增強記憶
根據滑鐵盧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,大聲朗讀出內容能幫助文字和內容的長期記憶。因為發出聲音朗讀,能促使肌肉運動,刺激大腦,使大腦保持專注,從而形成記憶狀態。一邊「讀」出聲音及一邊「聽」自己的聲音,這樣的雙重動作最能達到有效記憶。所以幼兒閱讀時,請要求他們大聲朗讀,除了能加強記憶外,家長也能清楚了解孩子還有哪些字不會,就可以藉此加強教學。
下篇待續…
文字:陳老師@創思教育紅磡分校